“赛莱特”签下近千万元订单,持续研发新产品、拓展新“赛道”
转载自舟山日报2024年1月21日刊 近日,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莱特”)在温州接连签下两笔订单,一笔800余万元,一笔170余万元,迎来了新年“开门红”。
“订单内容都是利用舟山贻贝壳自主研发的红树林病虫害防治及管护产品。”浙江海洋大学博士、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健说,温州有大量红树林,近几年受病虫害影响严重,所以急需采购红树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一系列产品。
“赛莱特”成立于2014年3月,是我市“5313”行动计划领军人才企业,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人才队伍。其最亮眼的成果就是以天然贻贝壳为原料,创新研发了许多高附加值新产品,如海洋微纳米果蔬净、土壤微元素平衡剂、有机污染物降解光催化剂、红树纳米生态防冻剂、水产品保鲜剂等,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如今,这些产品均已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产品远销全国,去年总产值1000余万元。产品走俏的同时,每年至少能处理贻贝壳3000余吨,有效解决了废弃贻贝壳处理难的问题,也促进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赛莱特”已将“赛道”拓展至滨海生态修复、耐盐碱植物培育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领域,相继获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舟山市专利示范企业等,还与全国多地的政府、企业建立起互惠合作关系。
“我们最近在嘉兴平湖海塘管理所开展红树林的进一步北移研究,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郭健说,计划在海岸线上种植红树林,以维护海岸线的稳定性,并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我们将在当地约4万平方米的红树林种植区,开展持续性、动态性的培育研究。”
据郭健介绍,由于“赛莱特”的耐盐碱植物培育驯化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成功解决了红树植物生长的“低温限制”,并首次实现了红树植物在舟山的生长繁育。各地政府、企业纷纷抛来“绣球”。
新的一年,“赛莱特”又将目光投向富锶农产品的研发生产,开启了新一轮科技创新征程。
“我们发现贻贝壳中含有多种微量金属元素,不仅能促进红树林生长,也是人体必需的好东西。”郭健说,比如锶元素,可有效防止动脉硬化,人体每天的最佳摄入量为2.0mg/kg,但大多数食品中的锶含量很低。
2021年,郭健带领“赛莱特”研发团队,在盛产茶叶的温州泰顺建立了博士创新站,研发富锶茶叶。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团队将富含锶元素的贻贝壳制成土壤调理剂,引入种植茶叶的土壤中,通过植物根系传递至高山云雾茶植株。
一年多后,产出的茶叶样本经权威机构检测,不仅富含锶元素,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也比其他茶叶高出数倍。级别最高的茶叶售价每公斤可达上万元。
“我们下一步想把这项技术应用到舟山的果蔬种植上,开发富含锶元素的舟山农产品,让科技赋能生态农业。”郭健说,今年将进一步增加研发力量、提升生产效能,力争实现年产值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