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首页 > 新闻报道

舟山这家企业练就“神功”!

  


在普陀大健康产业园的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莱特”)生产车间,贻贝壳通过微膨化技术,开发出果蔬净等新产品,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日前,在普陀举行的“基于贝壳微纳米骨架材料的高值化产品开发”成果鉴定会上,由国家、省、市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鉴定结论为:项目整体成果达到国际化水平,部分技术为国内外首创。

 

 科技让生态与经济共发展

 

“赛莱特”由“5313”人才宋文东领衔创办,是一支以博士为主的23位内核研发人员构成的团队,也是一个重要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实践平台。
    

“在创业之初,我们走访了很多地方,在嵊泗发现贻贝壳的处理亟待解决,嵊泗每年产生废弃贻贝壳3万余吨,除少量贻贝壳用作土壤改良剂、饲料添加剂外,绝大部分被丢弃在海滩或路边。”“赛莱特”技术总监、该项目主要成员纪丽丽说,“正是看到了这点,公司结合研究方向,将贻贝壳收购加工处理,使其得到高值化的利用,开发了第一代产品果蔬净。”
 

一盒.png

 

与传统的洗涤剂不同,该产品是一款纯绿色的生态洗涤剂,具有一定的吸附和催化能力,能有效去除果蔬表面残留的农药、重金属、蜡质等有害物质。根据专业机构检测,果蔬净的农残去除率达98%以上,常见有害菌杀菌率达99.9%以上。“虽然日本等国有类似产品,但像‘赛莱特’这样百分之百以天然贻贝壳为原料、采用纳米孔穴化技术的,还是独一无二。我们的产品在性能和价格上更优越于他们。”纪丽丽说。

对比.png

 

目前,果蔬净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去年创产值2000万元,实现销售500万元,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产品远销广东和东北等地,原料出口日本。一年下来,“赛莱特”可以处理掉至少1万吨贻贝壳。贻贝壳的高值化利用,有效缓解了贻贝壳处理难问题,促进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让废物高值化利用

围绕海资源高值化利用做文章,“赛莱特”在贻贝共用性骨架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微膨化、贝壳夹层炭化、自催化组装等技术,又开发出了高价值的多功能生物材料,如土壤微元素平衡剂、红树纳米生态防冻剂、水产品保鲜剂、抗静电油污洗涤剂、有机污染物降解光催化剂……

鱼油.png

 

海洋植物矿化饮料

饮料.png

 

鱿鱼皮胶原蛋白饮料

鱼油2.png

 

深海鱼油餐具洗涤剂

 

生产果蔬净中的二次废弃物,被研发成了土壤微元素平衡剂,可解决农业生产中土壤保肥、保水及改良土质的问题。

    

红树纳米生态防冻剂,已率先被研发团队使用在了红树林培育中。“土壤微量元素平衡剂、红树纳米生态防冻剂成功地将热带的红树植物秋茄种植到鲁家峙,打破了现有人工引种的瓶颈。”纪丽丽说,如今种植在鲁家峙大桥西侧的2万多株红树林苗度过了两个冬季,长势喜人。
    

水产品保鲜剂对带鱼具有显著的保鲜作用;有机污染物降解光催化剂用来降解印染废水,且可重复多次使用;抗静电油污洗涤剂则能快速消除静电,可广泛应用于航空石油储存、电子(电气)产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搭建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从2014年创办以来,“赛莱特”逐渐从粗放型企业向成长型企业转化,其间获评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舟山市十大成果转化企业。
   

 “赛莱特”与全国各地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实体销售在广东、东北等地慢慢铺开,与杭州、温州代理商也在积极洽谈中,开辟了微商领域,目前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深度推广产品,寻找多方合作。
    

1000多平方米的研发室和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为“赛莱特”新产品的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底我们将完成2条生产线,预计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盒。到明年底装好4条生产线,未来5年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纪丽丽说。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市场对接,“赛莱特”与浙江海洋大学、普陀区智汇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海洋生物制品全技术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全技术链,从产品研发到最后商品化的整个过程,我们全程提供技术支持、技术指导、市场定位咨询等服务,根据企业需求,私人订制适合他们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纪丽丽介绍,“赛莱特”将不遗余力助力水产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舟山日报社)

版权所有:舟山赛莱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9004375号-1 

联系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浦西新驰路68号大健康产业园C-11 联系电话:0580-3023803 传真:0580-3023803

浙公网安备 33090302000295号